同日企業擁有員工近500人,營業額5個億,在新加坡、(華東)昆山、(華南)深圳成立了分公司,建立了工廠基地;在北京、上海、重慶、泰國設立了公司或辦事處的跨國企業。誰也沒有想到,20年前,這家公司老板員工只有一人,在新加坡艱難經營,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同日集團的董事長姚萬軍最有發言權。
新加坡努力創業 靠產品站穩腳跟
姚萬軍出生于60年代,80年代,作為天之驕子的姚萬軍從河南工業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制粉廠工作,平淡的工作一天天過去,姚萬軍過著簡單平穩的日子。雖然日子過的簡單,可是當時廠里的人都知道,這個新來的大學生姚萬軍頭腦靈活,做事認真。
這種平淡的日子在1997年被打破,中國改革開放后,越來越多的國外生活被平常老百姓所接受,不少人不安于國內的現狀,對國外生活充滿向往,紛紛踏上了出國的旅途,姚萬軍也不例外,受到哥哥的邀請,姚萬軍踏上前往新加坡的飛機,開始了新加坡的追夢之旅。
初來新加坡的姚萬軍人生地不熟,在哥哥的幫助下,在新加坡找了一份機械工程師的工作。雖然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但是新加坡生活的艱辛卻讓姚萬軍始料未及,快節奏的生活壓給了姚萬軍前所未有的壓力,也許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剛剛去新加坡滿一年的姚萬軍遇到了98年金融危機,這給了姚萬軍致命的打擊,一直順風順水的他第一次品嘗到了失業的滋味。
當時擺在姚萬軍前面的路有兩條,要么在灰溜溜的回國,回到原來的工作狀態下,要么咬緊牙關,在新加坡創業,走出屬于自己的路,很明顯,姚萬軍選擇了后者。1998年,姚萬軍帶著所有的家當成立了新加坡同日私人有限公司,主營工業自動化產品。
姚萬軍說,公司成立之初非常艱難,雖然是個公司,但其實所有的員工只有他一個人,熬夜畫圖紙、自己聯系制造廠這都是家常便飯,姚萬軍現在還清楚的記得在創業之初,他和她太太兩個人冒著大雨在院子里工作的場景,當時由于公司的技術力量非常薄弱,有的設備甚至要安裝調試好幾個晝夜,在交貨后,自己的腳都發軟,眼冒金星。
雖然工作艱苦,但是姚萬軍堅信工業自動化一定是未來工廠的發展方向,因此他咬牙堅持,也正是因為這種堅持,讓同日的夢想也開始生根發芽。
姚萬軍說新加坡的工作經歷給了自己很多的經驗,這其中寶貴的就是誠實,“誠實既有對自己員工的,更要對待每一個客戶,兌現承諾。承諾要鄭重其事,做出承諾后不管是否有利潤,都要盡心盡力做好。”
姚萬軍清楚的記得,當時在新加坡自己費力很大的力氣拿到了惠普的訂單,但是為了趕工期,給客戶提供了一個舊氣缸,貨送去后,對面的負責人沒有說話。但是第二天,姚萬軍心里還是不舒服,就向對方主動坦白了這件事。
誰知道對方其實早就已經知道這件事了,就像看看姚萬軍是不是誠實,“多虧你說了。你如果不說我就不付你錢。如果你預算不夠,下回我可以補給你。如果你是以假充好,以后我們的單子你就別做了。我不喜歡不誠實的人。”這件事對姚萬軍的觸動很大,以后不管什么樣的問題,事先都主動和對方溝通,做到踏踏實實做事,認認真真的做人,誠實也成了同日集團的座右銘。
看到祖國發展潛力,回國二次創業獲得成功
經過幾年的發展姚萬軍的公司終于在新加坡站穩了腳跟,新加坡的生意也逐步走向了正軌,2000年前后,中國巨大的發展潛力讓姚萬軍感受到了來自祖國的召喚,為了讓公司更好的發展,2001年,姚萬軍回到上海浦東,在金橋租了一個簡陋辦公室,帶領幾個兄弟開始了國內市場的創業之路。
姚萬軍說,當時他已經在新加坡成家立業,有了小孩,回國創業還是下了很大的決心的,好在是得到了太太的支持,姚萬軍當時給自己定了一個五年的目標,五年之后一定要在國內做出自己的一番天地。相比較新加坡,國內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但由于姚萬軍的公司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產品具有很大的競爭力。
不僅如此,姚萬軍說,早期創業自己的兄弟同學幫忙不少,這給了同日集團很大的發展動力。正是有了兄弟朋友的幫忙,給同日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從早期給惠普、戴爾提供生產線到物流裝備、再到后來的工廠智能制造。同日集團邊經營便轉型,但是無論怎么做,都是圍繞先進制造這一主題來做,始終掌握核心技術。如今的同日已經擁有動磁式圓筒直線電機、永磁同步直線電機等多個發明專利,在鋼瓶焊接、生產線制造等方面擁有世界高水平。
本著“小規模,高技術,高回報”的商業模式,與市場緊密結合,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目前同日集團有員工近500人,營業額5個億,在新加坡、(華東)昆山、(華南)深圳成立了分公司,建立了工廠基地;在北京、上海、重慶、泰國也設立了公司或辦事處,企業發展蒸蒸日上。
不僅自己發展的好,同日集團還帶動周邊企業一同發展,作為一家智能制造企業,同日集團還是一個孵化基地,通過資本的注入,技術的指導,帶動一些小微技術型企業向前發展,目前,他們已經在現代農業、機器人制造等行業有所建樹。
無論企業發展到哪個階段,人才都是同日集團發展的基礎,因此,同日集團也提出了”未來共創享“的理念,把所有的員工當作自己的兄弟來對待,通過讓員工持股,享受集團發展的紅利,讓員工從打工者成為管理者,員工工作起來也更有干勁。
同日集團是一個很接地氣的公司,姚萬軍常說,高學歷有技術的工程師是人才,一線員工做飯阿姨也是人才。“只要對公司有作用的有貢獻的人,都是人才。這就是我們對人才的定義,也是讓我們感到自豪的。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公司在吸引人才和重用人才方面進行了升華,把業內那些身懷絕技、身經百戰的精英吸引進來。不拘一格吸引各種人才,公司30%-40%的技術人員都是從全國各地來的人才。
這么多年,同日集團奇跡般的從來沒有人才流失,辭職率為零。公司的氛圍和員工能體現的價值在這里得到最大程度的放大,公司的科研水準也得到了保證。
支持教育企業發展同時不忘社會責任
企業在發展的同時,姚萬軍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社會責任,同日集團每年都會拿出相當比重的資金來支持教育事業,無論是平度當地中小學還是青島科技大學這種高校,都有姚萬軍的身影,設立獎學金,修復校舍、操場,只要是有關教育的慈善支出,在姚萬軍這里一律同意。
“孩子是國家、社會的未來,他們沒有未來了國家怎么能進步,所以對于教育事業,我們一律支持。”姚萬軍堅定的說。姚萬軍已經記不清給多少的學校捐過錢了,但是通過他們的捐款,讓更多的學生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受到了更好的教育,為社會的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
當然對于企業員工這樣的“自家人”姚萬軍更不會手軟,在同日的各子公司都擺放著一個同日-天山慈善基金捐款箱,里面滿滿的承載著同日領導、員工、來訪客人、社會友人對同日-天山慈善基金背后一個個故事的感動和對同日-天山慈善基金的支持,同日-天山慈善基金的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感謝白手起家創業時得到的社會友人贊助,同日把每年利潤的1%放入同日-天山慈善基金,用來幫助需要幫助的員工、用于員工子女獎學金等。
謹記華僑身份促進兩地經濟文化交流
作為華僑,姚萬軍還在為推動中國和新加坡兩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因此發展中新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也成了姚萬軍的職責之一。多年來,姚萬軍經常跟隨考察團回新加坡考察,促進內地在新加坡的投資和文化交流。隨著內地經濟,他在新加坡積極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祖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
受他的影響,許多新加坡以及海內外人士來大陸參觀學習考察投資。今年8月2號,河北進德公益基金會聯合中國新加坡商會共同組織的“腫瘤扶貧救治項目”啟動儀式在青島舉行。項目計劃在三年時間內,免費為1000位家庭貧困的腫瘤患者實施救助治療,姚萬軍積極響應,捐款出力,推動這次扶貧活動向前發展。最近今年中國和新加坡的往來頻繁,姚萬軍更是積極參與,親力親為。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作為企業的領路人,姚萬軍也感覺自己前進的道路越來越廣,前途越來越光明。
姚萬軍說,這一路確實很辛苦,受了不少常人難以忍受的罪,他甚至已經不記得上次休假是什么時候了,但是如果再讓他選擇一次,他依然會選擇今天的道路,“它帶給你是苦,但是苦之后是甜,創業之后帶給你的快樂同樣也是令人愉悅的”“沒白活”這是姚萬軍給自己的總結,也包含著對以后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