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機性能和性能成本的逐漸提高,傳統的制造模式和設計的降耗提效問題日益突出,推進電機智能化生產、開發適合電機智能化生產的新工藝成為當前提高電機產品性能和效率的重要途徑。
如何實現精益生產,是實現智能制造的關鍵所在。在升級優化智能制造時,電機行業需綜合考慮各部分的規劃和協同設備等因素。在工業4.0賦能的新工藝和信息化技術,能有效幫助電機行業精確解決痛點問題,實現自身的優化升級。推動電機智能制造,可以在實現電機高質量、高效率的基礎上,兼顧多種規格、小批量、柔性化的生產模式,幫助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環境,更好地滿足生產需求。
一是加強統籌規劃和資源整合,強化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工業管理、發展改革、科技、財政等各部門的資源和力量,形成合力,支持自主創新;加強對區域產業政策的指導,形成國家和地方協調一致的產業政策體系;出臺獎勵國有企業高比例采購國產電機的政策方針;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園區發展電機智能制造產業集群,引導電機產業鏈及生產要素的集中集聚。
二是加大財稅支持力度。通過工業轉型升級、中央基建投資等現有資金渠道支持電機智能制造產業化和推廣應用;利用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支持符合條件等電機企業;根據國內電機產業發展情況,落實好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鼓勵企業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提升技術水平。
三是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各類銀行、基金在業務范圍內,支持技術先進、優勢明顯、帶動和支撐作用強的電機智能制造項目;鼓勵金融機構與電機企業成立利益共同體,長期支持產業發展;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電機企業在海內外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和進行海內外并購。
四是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制定電機智能制造產業規范條件,促進各項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鼓勵電機產業向高端化發展,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加強電機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建設;研究建立電機智能制造行業協會、產業聯盟和服務機構,構建電機智能制造產業服務平臺。
五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組織實施電機智能制造產業人才培養計劃,加強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學科建設,加大智能制造職業培訓教育力度,加快培訓電機智能制造行業急需的高層次技術研發、管理、運營、維護等各類人才。